伦敦跌出全球前20大IPO市场
发布时间:2025-10-01 13:40:53来源:
百年金融中心陨落,伦敦被阿曼甩在身后
“连阿曼都比不过了?”2025 年第三季度收官,全球 IPO 市场传来震撼消息: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跌出全球前 20 大 IPO 市场之列,排名暴跌至第 23 位,不仅被墨西哥、新加坡赶超,甚至落后于前沿市场阿曼。更刺眼的是,其全年募资额仅 2.48 亿美元,同比暴跌 69%,创下 35 年来最惨纪录 —— 要知道,2007 年伦敦股市总市值曾达 4.3 万亿美元,如今却沦为全球资本的 “弃子”,这场百年金融中心的衰退风暴,到底怎么了?
二、数据触目惊心:IPO 市场 “三杀”,伦敦彻底失宠
伦敦的落寞不是偶然,而是新股上市、企业留存、融资规模的全面崩塌,三大数据暴露致命危机:
(一)新股 “断供”:半年仅 5 家企业上市,华尔街投行集体缺席
2025 年上半年,伦敦仅有 5 家公司完成 IPO,募资额仅 1.6 亿英镑(约 2.19 亿美元),创下 1995 年有统计以来的同期最低。第三季度更惨,募资额仅 4200 万美元,同比骤降 85%。更尴尬的是,全年最大 IPO 是会计师事务所 MHA Plc 的 1.32 亿美元融资,且所有承销均由本地小型机构完成,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巨头全程 “隐身”,侧面印证伦敦已失去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
(二)企业 “跑路”:千亿市值公司集体转投纽约
比新股稀缺更致命的是存量企业流失。近年来已有超 1000 亿美元市值的伦敦上市公司宣布迁往纽约,2025 年这股 “迁都潮” 愈演愈烈:
- 金融科技巨头 Wise:6 月官宣将主上市地迁纽交所,直言要拥抱 “更有深度的流动性市场”;
- 制药巨头阿斯利康:CEO 正推动将美股变为主要上市地,导火索是对英国药品监管体系的失望,担忧生物科技产业竞争力落后;
- 连锁反应显现:时尚电商 Shein 放弃伦敦上市计划转投香港,嘉能可支持的 Cobalt Holdings 直接取消 IPO,企业用脚投票的态度不言而喻。
(三)退市 “加速”:并购规模碾压 IPO,上市公司数量锐减
企业不仅不愿来,还在被大量并购退市。2025 年初至今,伦敦已有光学仪器公司 Spectris、外卖平台 Deliveroo 等 48 家上市公司被收购退市,并购规模与 IPO 数量严重失衡。英国投行 Peel Hunt 警告:“成长型上市公司正在快速消失,资本外流已形成恶性循环”。而明晟全球市场指数显示,英国上市企业在全球的占比已从 20 年前的 11% 跌至 4%,存在感持续萎缩。
三、病根在哪?三大死穴拖垮伦敦金融中心
伦敦的衰退绝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政策、市场、竞争的多重绞杀,三大死穴直击要害:
(一)“脱欧” 后遗症:监管割裂,资本用脚投票
2020 年脱欧后,伦敦失去欧盟单一市场准入资格,金融服务跨境运营成本飙升。更关键的是监管体系僵化: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的上市规则偏向保护投资者,对双重股权结构等创新模式限制严格,而纽交所、港交所早已放宽限制吸引科技企业。阿斯利康的 “跑路” 宣言戳破真相:“监管滞后让英国在生物科技竞争中落后”。
(二)估值 “洼地”:企业不愿在 “低价市场” 抽血
伦敦股市长期估值低迷,成为企业避之不及的 “痛点”。以科技股为例,伦敦同类公司估值仅为美股的 60%-70%,导致企业融资效率大打折扣。Wise CEO 直言:“在伦敦上市意味着牺牲估值,而纽约能给我们更匹配的市场定价”。更糟的是,英国养老基金等本土资本不愿长期持有成长股,进一步加剧流动性不足。
(三)对手 “崛起”:香港、纽约、印度分食全球资本
当伦敦停滞不前时,全球竞争对手正在疯狂抢食:
- 香港 “逆袭”:2025 年前三季度以 1823 亿港元(约 234 亿美元)募资额登顶全球 IPO 冠军,66 只新股数量同比增 47%,靠政策优化和国际资金回流强势崛起;
- 美股 “稳坐”:纽交所、纳斯达克前三季度募资额均超 150 亿美元,凭借成熟的投资者基础吸引全球巨头;
- 新兴市场 “分流”: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跻身全球第四,墨西哥、新加坡等市场增速迅猛,直接将伦敦挤出前 20。
四、救市无力?改革遇阻,伦敦陷入 “死循环”
面对危机,英国政府并非毫无动作,但改革要么滞后要么碰壁,难以扭转颓势:
(一)规则松绑遭抵制,投资者不买账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曾试图放宽上市规则,包括允许双重股权结构,但遭到投资者普遍反对,担忧信息披露不足增加风险。最终改革 “雷声大雨点小”,既没吸引到科技企业,又得罪了原有投资者,陷入两难境地。
(二)政策刺激不给力,资本不领情
投行专家呼吁通过养老金入市、降低印花税等措施救市,但政策落地缓慢。英国养老基金规模缩水,且更倾向于投资低风险资产,难以成为股市 “接盘侠”。反观香港,靠优化审批流程、吸引内地龙头企业上市等精准政策,快速激活市场流动性。
(三)欧洲 “拖后腿”,区域优势尽失
伦敦的衰退还伴随着欧洲 IPO 市场的集体低迷,米兰、巴黎、苏黎世等交易所新股数量甚至比伦敦更少,受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纷纷推迟上市计划。失去欧洲 “领头羊” 地位的伦敦,更难与亚洲、美洲市场抗衡。
五、全球格局重塑:IPO 市场 “西退东进”,伦敦被彻底边缘化
伦敦的陨落,本质上是全球资本版图的重新划分,三大趋势已然明确:
(一)市场分层:中美主导,新兴市场崛起
2025 年前三季度全球 IPO 前五名中,中国占三席(港交所第一、上交所第五、深交所第八),美国占两席(纽交所第二、纳斯达克第三),形成 “中美双雄” 格局。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而欧洲仅伦敦勉强有存在感,如今也被彻底边缘化。
(二)产业导向:科技 + 新经济,伦敦错失风口
全球 IPO 主力已从传统行业转向科技、生物科技等新经济领域,而伦敦恰恰缺乏优势技术企业。港交所靠内地科技巨头、纳斯达克靠硅谷创新企业撑起规模,伦敦却仍依赖金融、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吸引力断层。
(三)竞争焦点:流动性 + 政策灵活性,谁松绑谁赢
香港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吸引中概股回流实现逆袭,纽交所靠深度流动性和宽松规则留住企业,而伦敦的僵化让其在竞争中节节败退。德勤预测,第四季度香港还将迎来 5 宗超大型 IPO,大概率坐稳全球第一,而伦敦连前 20 都难以重返。
六、结语:百年荣光难续,伦敦还有救吗?
从全球金融中心到跌出前 20,伦敦的衰退是 “脱欧” 后遗症、监管僵化、产业老化的共同结果,更是全球资本向高效市场集中的必然。英国投行专家寄望于养老金改革和印花税减免,但这些措施能否挽回资本信心仍是未知数。或许正如市场评论所言:“伦敦的问题不是缺资金,而是缺让资本留下来的理由”。
当香港、纽约、印度在 IPO 赛道上加速狂奔,伦敦的百年荣光,可能真的要谢幕了。
你觉得伦敦还能重返全球 IPO 前十吗?香港能坐稳全球第一的位置吗?评论区聊聊~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