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吉利汽车拟回购最高23亿港元股份

发布时间:2025-10-06 21:39:36来源:
一、回购方案核心信息:10% 股本上限的重磅动作
2025 年 10 月 6 日,吉利汽车(00175.HK)抛出最高 23 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根据公司公告披露,此次回购呈现三大关键特征:
  • 规模与范围:回购资金上限达 23 亿港元,拟回购股份数量不超过 10.08 亿股,占 2025 年 5 月股东年会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10%,触及一般性回购授权的上限额度;
  • 实施方式:将通过自动化机制在香港联交所公开市场进行,且需获得联交所针对《上市规则》第 10.06 (2)(e) 条的豁免审批;
  • 股份处置:所有回购股份将予以注销,且回购完成后 30 日内不再发行新股,直接作用于股本结构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现有资本及现金储备,而非债务融资。这一资金来源选择,与吉利 2024 年上半年 15.6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20%)的盈利表现形成呼应,印证了其 "财务稳健" 的公开表态。
二、回购动因:三重逻辑的叠加考量
在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吉利的回购决策并非孤立的财务操作,而是多重战略逻辑的综合体现:
1. 价值低估的信号释放
从资本市场规律来看,股份回购往往被视为企业对自身价值的直接背书。当前吉利股价处于相对低位,通过回购注销股份,可直接减少流通股本基数,进而提升每股收益(EPS),让剩余股份的 "含金量" 显著增加。正如业内分析指出,这一动作实质是向市场传递 "股价被低估" 的明确信号。
2. 财务实力的底气展示
董事会在公告中特别强调,"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计划实施,同时维持稳健财务状况"。这一表述背后,是吉利多年积累的资金实力支撑。23 亿港元的回购规模相当于中型车企的年利润水平,选择以自有资金推进,既避免了债务压力,也向投资者证明其现金流健康度和抗风险能力。
3. 战略转型的信心背书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此时启动回购,本质是对转型战略的间接表态 —— 在行业洗牌期,通过稳定资本市场预期,为研发投入、全球布局等长期战略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这种 "短期稳信心、长期促转型" 的逻辑,使回购成为战略落地的辅助工具。
三、行业视角:车企回购潮中的共性与差异
吉利的回购动作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转型期车企资本运作的典型缩影。但与同行相比,其操作呈现出鲜明特点:
<iframe class="tb-scrollable-stunt" frameborder="0" src="https://about:blank/" style="-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box-sizing: border-bo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outlin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solid; margin: 0px; padding: 0px; display: 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height: 281px; left: -6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281px; user-select: none; visibility: hidden; width: 600px;"></iframe>
维度
 
 
 
 
吉利汽车此次回购
 
 
 
 
行业同类操作共性
 
 
 
 
资金来源
 
 
 
 
全部为自有资金
 
 
 
 
多采用自有资金与债务结合方式
 
 
 
 
股份处置
 
 
 
 
直接注销优化股本
 
 
 
 
部分企业用于股权激励
 
 
 
 
规模占比
 
 
 
 
达授权上限(10% 股本)
 
 
 
 
多集中在 3%-5% 股本区间
 
 
 
 
市场背景
 
 
 
 
行业转型期 + 市场低迷
 
 
 
 
多伴随业绩波动或战略调整
 
 
 
 
 
 
 
 
 
这种差异背后,是吉利对 "股东回报与战略推进平衡" 的精准把握 —— 既通过注销股份直接提升股东价值,又避免回购资金占用研发资源,与新能源车型研发、全球化布局等核心业务形成协同。
四、市场影响:短期提振与长期考验
1. 短期:有望稳定投资者预期
对于股东而言,回购计划无疑是明确的利好信号。在港股市场情绪低迷的当下,23 亿港元的回购规模足以形成短期支撑,缓解市场焦虑情绪。历史数据显示,类似规模的回购计划往往能带动股价在公告后出现阶段性企稳甚至反弹。
2. 长期:仍需基本面支撑
值得警惕的是,股份回购并非万能钥匙。市场分析普遍认为,短期股价提振后,投资者终将回归对企业基本面的关注。吉利的长期价值仍取决于新能源车型的市场表现、智能化技术的突破速度以及全球化布局的落地成效。如果脱离业务发展单纯依赖回购托底,反而可能引发市场对 "资源错配" 的担忧。
五、投资者启示:理性看待回购的双重属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解读吉利回购需把握两个核心认知:
  • 利好但非承诺:回购确实能传递积极信号,但不能等同于业绩承诺。23 亿港元的投入能稳定短期预期,但无法替代产品力提升、市场份额增长等核心价值驱动因素;
  • 关注后续落地:需重点跟踪两个关键节点 —— 联交所豁免审批的进展,以及实际回购的执行节奏。若审批受阻或实际回购金额远低于上限,可能削弱利好效果。
从更长远视角看,吉利的回购计划是 "资本运作服务于业务发展" 的生动案例。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车企的底气终究要靠新车说话,回购能赢来时间,但赢不来市场。"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